首页资讯正文

「西湖评论」事不避难方显担当


【资料图】

下访接待群众,检验着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和化解矛盾的能力。总结推广“浦江经验”,领导干部就要敢于“碰硬”,事不避难,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高质量发展,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。

问题越多越困难的地方,越需要领导干部的担当。习近平同志当年在确定拟接访县时,专门选择信访问题多、矛盾集中、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浦江,可以说是直奔问题而去。现在我们学习践行“浦江经验”,就要拿出这种敢于“碰硬”的气魄,主动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,专门往“矛盾窝”里钻,知难而进,迎难而上。古人云:“为官避事平生耻。”今天的领导干部,更要时刻想着群众,不做“老好人”,不当“太平官”,切实解决好群众遇到的问题。

领导干部要敢于“碰硬”,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“碰硬”,不是匹夫之勇,更不是莽撞蛮干,而是需要方法技巧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利益主体日渐多元,各类深层次矛盾愈加复杂纠缠。解决当今的社会民生问题,需要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,需要抽丝剥茧般的耐心细致。穿着旧鞋走不了新路,领导干部要持续丰富解决问题的“工具箱”,既要从书本上学习新知识,更要在基层一线中掌握新本领。这样才能“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”,不断化解矛盾。

解决问题,务求实效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往往是积弊已久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对于这些问题,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。领导干部要拿出韧劲,咬定青山不放松,不达目的不收兵,取得切实效果。对于一些共性问题,要及时总结好经验、好做法,形成长效机制,让化解矛盾的效果最大化,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。

有一种说法,信访工作是“天下第一难事”。但是,古人也早就说过: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”领导干部要不以困难为难,深入基层、直面群众,把解决难题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机会,把“群众满意”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最高标准,在为民服务中彰显担当,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。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